3月23日是安徽第63个世界气象日。当天,气象2023年世界气象日安徽主场暨安徽气象博物馆开馆活动在芜湖市气象局举行。博物
中国古代的馆开馆活避雷针、测湿古琴、动芜相风铜乌、湖举100多年前的安徽经纬仪、综合气压计……走进安徽气象博物馆,气象记者被各种新奇的博物气象观测仪器深深吸引。据了解,馆开馆活安徽气象博物馆是动芜我省唯一的气象行业博物馆,也是湖举全国首座以省份命名且有独立法人、首座馆藏文物经国家文物局定级的安徽气象类博物馆。馆内包括气象史料展示区、气象气象科普室内互动区、博物气象科普室外展示区及珍贵气象档案保管区四个部分,现有各类藏品1200余件,一、二、三级文物68件。其中,1931年的“洪水记录标牌”及资料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芜湖是近代安徽气象工作的发祥地,芜湖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先后入选“中国百年气象站”和“世界百年气象站”。作为安徽省首个也是唯一通过世界气象组织认证的百年气象站,芜湖气象观测站一路见证了安徽气象的发展历程。近年来我省气象预报精准化水平稳步提升,临近预报时空分辨率精细到10分钟、1公里,24小时预报时空分辨率达1小时、3公里,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约90%,温度预报准确率为85%左右。
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天气气候水 代代向未来”。省气象局副局长包正擎介绍,天气、气候、水各个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及人类的未来发展,希望社会大众关注气候变化、水资源保护,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保护的行动中来,共同建设更有力量、更加安全、更为美好的蓝色地球。(记者 何珂 通讯员 王兵)